北伐(关于北伐战争的故事)

北伐(关于北伐战争的故事)

1.关于北伐战争的故事

1、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

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6月5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通过出师北伐案。

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国民革命军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迅速进展的原因: 国民革命军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成为北伐先锋。 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生也为迅速进展提供了条件。

2.诸葛亮北伐的故事是怎样

诸葛亮北伐:

发生于三国时期(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五次北伐,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军;而曹魏也曾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结束后,由曹真为统帅向蜀汉发动过反击战,但因受蜀汉地形、气候影响而退军。其中的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第五次北伐。在渭水五丈原,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僵持不下。诸葛亮正欲屯田久战,因长期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死后,蜀军全军退回汉中,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诸葛北伐结束。日后姜维也曾经数次北伐,但也都以失败告终。而蜀汉政权也在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向曹魏大将邓艾投降,蜀汉灭亡。

3.帮忙搜集一些北伐战争的小故事

1927年3月,帝国主义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叛变后,4月15日,李济深、钱大钧、古应芬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

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

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

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

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北伐战争遗址——汀泗桥 汀泗桥北伐战役遗址位于咸宁市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山头上,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湖北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一次国内革命军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大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1929年为纪念阵亡将士,特修建了碑、亭、墓。

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多次拨款维修,并修建了纪念馆。现陵园主体建筑有纪念碑、六柱亭、烈士墓、纪念馆等,占地2500平方米。

一九二六年五月,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征战的征途中曾在咸宁的汀泗桥、咸宁县城、贺胜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进行过激烈战斗。其中的汀泗桥战役威震中外,闻名寰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北伐战争由叶挺独立团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日奉命进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开序幕。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力量与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大军阀相比,显然是敌强我弱。

据此,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的战略部署。于是,国民革命军入湘作战,攻克湖南以后便迅速形成挺进湖北、直逼武汉的态势。

为了打开通往武汉的道路,肃清湖北境内的军阀,国民革命军分几路军向武汉进逼,其中以共产党人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后,从蒲圻的中伙铺、官塘驿一带一直追敌至咸宁汀泗桥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史称汀泗桥战役。 汀泗桥镇是当时粤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小镇,当年的汀泗桥镇以汀泗河为界,河西属蒲坼县,河东属咸宁县,解放后为了便于市政建设和管理统一划归咸宁县管理。

汀泗桥镇是咸宁的南大门,也是通往武汉的必经要隘,镇东有一片比较陡峭和起伏连绵的山岗,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名叫塔脑山,敌军的阵地就设在这片山岗之上。汀泗河蜿转曲折自西南向北斜穿汀泗桥镇,沿山岗西脚流过,时逢大水,全镇三面均被洪水包围,水深港阔,甚至街道部分路面亦被洪水淹没,人要通过尚需涉水而行,这样就为敌军阵地西面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里可以通向敌军阵地的仅有自西向东北之粤汉铁路的一座铁桥,但又被敌人的火力严密封锁,难以逾越。在敌人阵地,汀泗河流经这里,当时因涨洪水,也是一片汪洋,这一形势又成为敌军阵地北面之屏障。

但在敌人阵地之东南两面,地势较高,并未淹水,尽管敌军有居高临下之便,北伐军需要冒仰攻之险,但毕竟无隔水之难,北伐军还是可以在此布阵向敌人发起进攻。所以说就敌军的阵地而言并非三面环水,以往的一些史书均把汀泗桥镇的三面环水与敌军阵地也是否三面环水混为一谈实属误解。

不过,敌军阵地虽然不是三面环水,但是其阵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堪称天险,这是不容置疑的。笔者为撰此文几次专程前往汀泗桥凭吊,察看地形,想象当年的战斗场面该是多么惨烈。

为阻止北伐军向北挺进,敌军在汀泗桥一带集中了两万兵力,其中包括从湖南汩罗、岳阳一线溃逃下来的残部,也有从平江、通城一线溃逃下来的敌军,亦有从武汉增援过来的敌人。史书称汀泗桥战役吴佩孚亲自督阵应为不实,大量史料佐证,汀泗桥战役的过程中,吴佩孚当时在武汉,并未到达汀泗桥。

国民革命军以第十师为右翼,自古塘角至张兴国一线向敌人进攻;以第十二师为左翼自张兴国至铁路一线向敌人攻击。叶挺独立团为总预备队,独立团在攻打汀泗桥之前,于八月二十五日在蒲圻中伙铺截击了向汀泗桥退却之敌孙建业部之第二团,俘获自团长以下官兵四百多人,首立战功。

二十六日清晨,北伐军第十二师以第三十五团为先锋,独立团、炮兵营及师部相随,自中伙铺出发向汀泗桥攻击。同时北伐军第十师以第三十团为先锋、第二十九团为中路、二十八团炮兵营及后备队,依。

4.桓温北伐的故事是怎样的

桓温北伐,是东晋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对北方十六国发动的北伐战役。

东晋王朝自陶侃平定苏峻乱以后,暂获安定。此时,北方发生了动乱。

后赵国主石虎死后,内部大乱,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史称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又灭冉魏,建立前燕。

公元352年,氐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前秦。 东晋朝廷趁北方大乱之机,令殷浩北伐,失败,大权归桓温。

于是,桓温开始了有名的三次北伐。不过,除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外,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

桓温,字元子(一作符子),父亲是江左八达之一的桓彝。这桓彝有位好朋友叫温峤。

桓温出世,温峤前来交份子钱,孩子总得让我看一看吧,老温一看吓一跳,忍不住大喊:“这哪是小婴孩,听这哭声,简直天降英才啊!恭喜你了,老桓,你这个儿子生有奇骨,将来不可限量啊。”桓彝听了,心花怒放,“好说好说,都知道你跟前皇帝那是把兄弟,得了,就叫这小子做桓温吧。”

王敦之乱平定后,桓彝由温峤举荐到宣城任内史,这宣城是重镇,大抵是如今的宣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有管控长江,护佑建康之重任,桓彝在郡有惠声,为百姓所怀。然而,没多久苏峻乱起,桓彝不顾自己兵力寡弱,毅然赴难,为国尽忠,时年五十三。

这时候的桓温才十五岁,虽然不大,但心志不小,他得知杀害父亲的元凶是泾县县令江播,于是夜夜枕戈泣血,发誓报仇。但是江播势大,三年不得,后江播去世,桓温假扮宾客,将其三子杀死,大仇得报,时人称之。

桓温 俗话有说得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认知强行加到古代人身上,所谓礼法,礼法,有礼有法也。 桓温为人豪爽,气度不凡,有英雄气概,而且样貌奇特,面有七星,有“风流之宗”美誉的刘惔曾经赞叹:“桓温眼如紫石棱,须发如刺猬毛,乃是仅次于孙仲谋、司马懿之流的人物。”

忠良之后,侠义之风,相貌不凡,这般人物,皇帝自然也是喜欢的,不久就让他娶了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其父爵万宁县男。这里的男,是古代爵位,《礼记·王制》有云:“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不久桓温出任琅琊内史,加辅国将军。公元345年,桓温升为安西将军,兼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

这段时期,北方羯胡欲联合蜀中成汉灭晋,虽然最后没有实行,但这其中的危机桓温看的一清二楚,他深知蜀中若是学当年王濬顺流而下那一出,东晋估计就没了,于是先下手为强,不等朝廷政令,发兵直接灭了成汉。 平蜀以后,桓温在当地,选贤举能,驻扎一个月,安排的妥妥当当,朝廷上下也十分高兴,公元348年,将其升任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

当时,鉴于桓温先斩后奏,所有人都不看好,担心危及国家安全,唯有刘惔十分淡定,众人不解,刘曰:“桓温可是赌博高手,没有把握,他是不会去做的,我现在只担心,他胜利之后,会专制朝廷啊!”如其所料,灭了成汉的桓温,功高震主,皇帝不得已,只好启用大名士殷浩来抗衡,甚至不惜组织北伐,然而殷浩就是个三四把手的料,不久北伐失败,殷浩下野,桓温终于是朝野上下,无人能敌了。 一伐关中 公元354年,桓温集三路大军开始了第一次北伐,目标直指长安。

这三路军,一路走水路自襄阳入均口,一路走陆路自淅川(今河南淅川东)直趋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还有一路由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合击秦军,这第三路大家眼不眼熟?可还记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将魏延就曾说过:“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但诸葛亮并没有采用,这也让后来人不断讨论,魏延的这条奇计能不能成功,如今,桓温北伐,他的一路大军正如魏延所言,暗出子午谷,那么他能成功么? 晋官兵一扫昔日疲软之风,数次血战,连战告捷,不久顺利进入关中。然后于峣柳(今陕西商县西北)大败前秦主力,不久,桓温军驻扎灞上,离长安城不过几十里地,前秦上下皆害怕不已,老大苻健只领几千老弱残兵固守长安,将三万精兵发出,会合前秦太子苻苌,力求击败晋军,护卫长安。

关中遗老尽皆来劳军,这时候西晋才灭亡数十年,很多老人都流泪感慨:“想不到还能再见到官军啊!” 有一老妇,见了桓温,不禁潸然泪下,桓温就问她何故,结果这妇人竟然是昔日刘琨的侍女,他看到桓温跟刘琨相像,思念旧主,所以痛哭。桓温知道后特别高兴,因为他一向自比司马昭,刘琨,有人把他比作王敦,他还瞧不上,如今碰上识货的,那是一个激动,赶紧整理整理衣冠,问道:“我与刘司空相比,怎么样?” 老人回到:“公甚似刘司空!” “哪里像呢?” “脸挺像的,可惜扁平了点;眼睛也很像,可惜小了点;胡子像,可惜红了点;身材很像,可是矮了点;声音也很像,可惜娘们了点。

” 这番话把桓温气个半死,昏然而睡,好几天没缓过劲来。

来拜访的还有一人,名曰王猛,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避战乱于华阴山隐居。可惜的是,这位后来的关中名相认为桓温不靠谱,谈了谈就走了。

战事还在胶着,桓温因子午谷。

5.北伐胜利进军过程中北伐军英勇战斗的故事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征战的征途中曾在咸宁的汀泗桥、咸宁县城、贺胜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进行过激烈战斗。

其中的汀泗桥战役威震中外,闻名寰宇,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北伐军叶挺独立团1926年5月20日奉命进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开序幕。

为了打开通往武汉的道路,肃清湖北境内的军阀,国民革命军分几路军向武汉进逼,其中以共产党人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后,从蒲圻的中伙铺、官塘驿一带一直追敌至咸宁汀泗桥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史称汀泗桥战役。汀泗桥镇是当时粤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小镇,是咸宁的南大门,也是通往武汉的必经要隘,镇东有一片比较陡峭和起伏连绵的山岗,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名叫塔脑山,敌军的阵地就设在这片山岗之上。

汀泗河蜿转曲折自西南向北斜穿汀泗桥镇,沿山岗西脚流过,时逢大水,全镇三面均被洪水包围,水深港阔,甚至街道部分路面亦被洪水淹没,人要通过尚需涉水而行,这样就为敌军阵地西面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这里可以通向敌军阵地的仅有自西向东北之粤汉铁路的一座铁桥,但又被敌人的火力严密封锁,难以逾越。

在敌人阵地,汀泗河流经这里,当时因涨洪水,也是一片汪洋,这一形势又成为敌军阵地北面之屏障。但在敌人阵地之东南两面,地势较高,并未淹水,尽管敌军有居高临下之便,北伐军需要冒仰攻之险,但毕竟无隔水之难,北伐军还是可以在此布阵向敌人发起进攻。

不过,敌军阵地虽然不是三面环水,但是其阵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堪称天险,这是不容置疑的。为阻止北伐军向北挺进,敌军在汀泗桥一带集中了两万兵力,其中包括从湖南汩罗、岳阳一线溃逃下来的残部,也有从平江、通城一线溃逃下来的敌军,也有从武汉增援过来的敌人。

国民革命军以第十师为右翼,自古塘角至张兴国一线向敌人进攻;以第十二师为左翼自张兴国至铁路一线向敌人攻击。叶挺独立团为总预备队,独立团在攻打汀泗桥之前,于8月25日在蒲圻中伙铺截击了向汀泗桥退却之敌孙建业部之第二团,俘获自团长以下官兵四百多人,首立战功。

26日清晨,北伐军第12师以第35团为先锋,独立团、炮兵营及师部相随,自中伙铺出发向汀泗桥攻击。同时北伐军第十师以第30团为先锋、第29团为中路、28团炮兵营及后备队,依次从山峡冲出发,向汀泗桥西南的赤岗亭方向挺进,第三十六团则从石坑渡起程,以其第一营为前锋向汀泗桥右翼前进。

26日上午10时半左右,北伐军第12师第35团尖兵连进抵敌军前哨阵地高猪山,双方交火,汀泗桥战役正式打响。此时敌军欲退至铁路桥以东,第35团因受敌人机关枪封锁,无法越过铁路,两军隔河相峙。

正午,第36团从上游越过汀泗河,进抵汀泗桥东南边高地附近梅董一带,因敌军居高临下大力扫射,不易前进,于是疏散队形,侦察敌人阵地配备情况,待增援部队到来,再作齐头并进。当第10师行至骆家湾附近时,听到汀泗桥方向枪炮声甚密,知第12师己与敌军接战,部队迅速前进,并以第28团、第29团向第30团右翼延伸,到达丝茅窝一带,30团向36团左翼布阵。

独立团1营同时在36团后方张兴国布阵,以便策应各方。北伐军在形成对敌军阵地半月形的包围之后开始攻击,炮兵也开始向正面的敌军进行攻击,激战一天,北伐军无所进展,一时两军形成胶着状态。

当时吴佩孚的增援部队不日可到,孙传芳也正调兵进入江西,国民革命军虽士气旺盛,但装备不良;虽勇于进攻,但不善防御。此时如敌人援军一到,北伐军势必陷入被动,战斗只能速战速决。

26日当晚北伐军接受36团团长黄琪翔的建议,全线夜袭,突破敌人高地。独立团团长叶挺也建议派部队绕道古塘角,抄攻敌军背后,使敌军腹背受击。

夜12时,36团、28团、29团乘着黑暗逼近敌人阵地,敌人枪炮声不断,而国民革命军衔枚以进,一枪不发,待接近敌人阵地后,用刺刀冲破敌军中部阵地,占领了敌军阵地数处,为总攻夺得了有利的据点数处。27日清晨,北伐军全线发起进攻,30团及独立一营亦加入战斗。

这时敌军数次组织反攻,妄图夺回失地,终因北伐军奋勇还击,未能得逞。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塔脑山、石鼓岭相继被北伐军占领,敌军阵线破裂,开始向咸宁城关方向撤退,其中一部分敌军被28团截击缴械。

27日晨四时,左翼的北伐军12师隔铁路桥与敌相峙,实施抄攻敌人后背之计划。独立团在当地群众引导下经彭碑、尖山于27日上午7点多钟到达古塘角附近的铁路时,正值敌军有秩序地撤退,经独立团突然攻击,顿时变为溃逃,一部分敌军被缴械。

应该说叶挺独立团绕道古塘角抄攻敌后的军事行动,只是起到了加速敌人由有秩序撤退变为大溃逃的功效。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共俘虏敌军官佐157人,士兵2296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

整个汀泗桥战役,自26日上午10时半,35团在高猪山与敌军接火,到27日上午9时,汀泗桥东南高地战斗胜利结束,前后仅用了22个半小时。在汀泗桥战役中,北伐军共有将士134人牺牲,咸宁人民将这些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汀泗桥的西山上,这些革命先烈把他们的鲜血洒在咸宁这块土地上,这是咸宁人民的光荣。

1929。

6.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为什么要北伐结果又怎样

要不要北伐,要不要派桓温北伐,这是个问题。

对桓温的请求,朝廷出于两个顾虑,没答应他。一是祖逖、庾亮他们都北伐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他们不想再折腾了,小朝廷就小朝廷吧,好歹也是个安乐窝。

二是担心桓温功勋日盛,难保心生异心,北伐只能更加增加他的军事资本和政治资本,这一点不得不防。朝廷总体上是不支持北伐的。

那个王导的侄儿、书法家王羲之,就是极力反对北伐的官员之一。他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一是北伐当求万全,以占得实地,获得人口等实际利益为主,你桓温直捣河洛的主张没多少意义;二是运输的困难,十万之兵,通常须三倍人力的物资后勤,以吴越两州,难以支持长久的补给线;三是东晋的本土兵力不如北方,其将官多为士族袭承,战斗力孱弱,难以取胜。

不过这次机会难得,最后,朝廷来个折中,答应北伐,但不是派你桓温,而是派一直与桓温明争暗斗的殷浩领军北上,晋穆帝企图殷浩凯旋,以封大功,既从北伐中收复一片故土,又好制衡和削弱桓温的势力。遗憾的是,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

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朝野上下,对殷浩的质疑与不满因此陡然增多。

桓温趁热打铁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于是,本是打击桓温的一场阴谋,反而打击了晋穆帝自己。祖逖北伐是受到后方牵制没成功,庾亮北伐因为对方太强大没成功,殷浩北伐是因为不懂军事没成功,那么桓温呢?能不能成功?在大家的一片质疑声中,桓温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之旅。

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354年,桓温统率四万晋军,从江陵出发,攻打前秦。前秦的开国君主符健也派出五万雄兵奋力抵抗,结果被桓温的雄师打得只剩六千老弱。

苻健只得退守长安,一面挖沟筑壕,严防死守,一面转移人口物资,抢收麦田。晋军乘胜追击,进驻霸上,见到晋军,关中民众前往劳军,许多老人更是疼哭失声:“没想过今天还能看到官军!”桓温本已将长安团团围住,只需假以时日便可成功,无奈军粮不济,只得抱恨而归。

桓温被迫徙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撤返江陵。

以上是 北伐(关于北伐战争的故事)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