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摘要水质:生长季节适时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密度:科学确定混养比例和规格,一般水体混养30-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4厘米每尾。混养:先喂主养品种,后喂黄颡鱼。防控: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黄颡鱼抗病能力强,但也要提前预防。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因为黄颡鱼在市场上非常受消费者的喜欢,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养殖户都在养黄颡鱼,可是在养黄颡鱼的道路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与成功失之交臂,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黄颡鱼养殖技术的知识,让大家更好的养好黄颡鱼!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黄颡鱼养殖技术

1、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

黄颡鱼喜欢在清澈洁净的水里面生活,所以池水的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5厘米左右,在生长季节时需要适当的时候添加新水,在高温季节时需要勤快换水。黄颡鱼养殖对池水溶氧要求比较高,所以水体要保持比较高的溶氧。如果是高密度养殖池塘的话应当配备增氧机。黄颡鱼养殖的池水不宜碱性过强,防病所用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水。   

2、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确定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时,需要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来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里进行混养的话,投放苗30尾-60尾左右为宜,放养规格控制为3厘米/尾-4厘米/尾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就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充足,这时候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否则的话,它到年底会达不到上市规格。

3、黄桑鱼的混养

我们在投喂人工饵料的时候,应该先投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然后投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还有就是黄颡鱼本身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所以投饵应该以夜间为主。

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能将它再与其它肉食性鱼类进行混养,比如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是不能再混养黄颡鱼的。

在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为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非常容易造成它们的生态位置竞争。所以在蟹池中我们必须要保持充分的天然饵料,要不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以这么做,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以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卵的青虾等,让它们可以自然繁殖后供黄颡鱼和河蟹自由摄食。

黄颡鱼怎么养殖? 

黄颡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它的肉质细腻嫩滑,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经济价值极高,是很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相对于鲤科鱼类它的生长速度慢一些,但是对于该品种本身来说生长速度还是较快的,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就能够达到商品规格,并且群体产量还比较高。但是就目前来讲它的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如果要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下面就将混养技术介绍给大家,如下:  

一、成鱼池混养  

利用成鱼池混养黄颡鱼,这种混养方法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都可以用黄颡鱼进行混养。鱼池面积在20亩-30亩左右,水深在2米-2.5米左右,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注排水方便。通常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50尾左右,规格3厘米-4厘米/尾左右,可以实现亩增收黄颡鱼5公斤-8公斤左右。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二、亲鱼池混养  

亲鱼池混养的好处就是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优势,大大提高亲鱼池利用率,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与亲鱼争食耗氧的一些小型野鱼类。在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后,每亩放养40-60尾左右,规格控制在2厘米-厘米/尾左右,可以实现每亩增收黄颡鱼6公斤~10公斤左右。  

三、成蟹池混养  

在蟹池中混养黄颡鱼,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饵料生物资源。通常一般蟹池面积在30-50亩,水草的覆盖率在50%左右,在蟹种放养后,每亩放养黄颡鱼30-50尾左右,规格控制在3厘米-5厘米/尾左右,可以实现每亩增黄颡鱼5公斤~10公斤左右。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四、大水面混养 

大水面混养黄颡鱼,它的群体产量高,既不会影响主养品种的产量,也不再需要另外投饵。通常一般亩放黄颡鱼40-60尾,规格控制在3厘米-4厘米/尾左右,可以每亩增黄颡鱼8公斤~15公斤左右。

常见的黄颡鱼疾病有哪些 

1、车轮虫病  

黄颡鱼的鳃、体表皮肤及鳞等处都是车轮虫比较喜欢寄生的地方,如果只是少量寄生时,车轮虫病的症状还不明显;一旦处于严重感染时,病鱼的鳃和皮肤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且会使鱼体消瘦,身体的颜色加深,造成病鱼常常浮于鱼池下风处或者绕着池打转。如果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时,很容易发病流行,并且引起大量死亡,所以一定要注意水质和养殖密度的问题。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2、肠炎  

病鱼不喜欢结群而喜欢独游,进食不积极,动起来迟缓,很容易被捕捉到,身体表面泛黄,黏液分泌比平时多,鱼腹常常会有胀大并有红斑,摸起来手感柔软,肛门处红肿,轻轻按压腹部会有血和黄色黏液向外流出来,肠管发炎看起来是浅红色,肠内集满了黄色脓液,肝脏伴有红色块状淤血。它主要由点状单胞杆菌侵入鱼体腹腔而发生,或者饲料腐败变质而诱发,鱼种与成鱼都有可能受害。 

3、水霉病  

水霉菌就像白色的棉花一样,病鱼游泳较平时不正常,情绪焦躁不安,一直到肌肉腐烂,鱼身消瘦而死亡。当发生鱼体受伤、鱼群拥挤、水质污染这些现象时,比较容易感染,致病水温处在15℃左右时候,只需要3-5天就可以长成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这种病一年四季都流行,尤其以早春晚冬最容易发生。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4、出血性水肿病  

病鱼身体表面泛黄且黏液增多,咽部的皮肤破损而充血,鱼腹部处膨大,肛门处红肿,向外翻,一些鱼头部会充血,背鳍会肿大,胸鳍和腹鳍基部会充血,鳍条会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且胆汁外渗,腹腔会淤积大量血水或者黄色胶胨状物质,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长有霉黑点。此病在鱼种阶段比较的流行,常常在盛夏和冬季易爆发。 

黄颡鱼疾病的预防 

面对黄颡鱼的疾病时,应当贯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综合预防的措施。在生产实践中,鱼病的暴发基本都是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这样就加大了对并发症的防治难度,就算有特效药进行了治疗,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也是再所难免的。所以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同时采取综合预防的措施,才能在防治鱼病上掌握主动权。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除此之外,黄颡鱼是一种无鳞鱼,它对各种药物的敏感度高于其它有鳞,用药浓度一定要谨慎把握,使用量必须低于常规用量,且在用药后须有专门的人观察鱼情,3小时后立即向鱼池大量冲水,以防止造成慢性毒害。 

黄颡鱼的养殖回报 

黄颡鱼养殖如果想要赚钱,那么必须得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首先得合理降低养殖密度。黄颡鱼一般来说会可以分为高密度养殖和低密度养殖,不过一般来说这高密度养殖的利润比低密度养殖利润高一些。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第二、其次适当减少养殖周期。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提到一个叫做是新口与老口的模式,这里的新口和老口主要指的是黄颡鱼的养殖周期长短和炮头大小。  

第三、最后就是苗种选择很重要。苗种是养殖能否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的人多数是选择本地苗种养殖,但是这种苗有一个缺点就是较容易患病,而且它的品质是层次不齐。面对这种情况后来市场就多用一种杂交苗种的黄颡鱼,其实就是用本地的黄颡鱼雌鱼和江黄颡鱼杂交而成的。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那么,关于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小编讲的再多,主要还是要靠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慢慢的去摸索,慢慢的去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法。每个人在养殖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不要轻言放弃,必须不断地总结并分析原因,摸索出更好的创新养殖模式!

以上是 黄颡鱼科学养殖技术大全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