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在养殖的田螺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田螺的生长习性,其次就是要了解它的养殖方法,但是这些书面上的知识看的再多,有的时候也只能理论上的东西,实际应用到养殖中,还是需要养殖者因情况而定。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为了提高孵苗率,田螺卵块的孵化要在孵化池(沟)离水面30厘米处用竹筛架设一个孵化床(如竹箔),孵化床的上方应用薄膜遮盖,薄膜上再放上遮荫物,以防雨淋及阳光的照射,并在孵化池(沟)中放一些浮萍。放置卵块时不要堆集,应平铺。每天收集的卵块要分开放置。刚产出的卵块呈粉红色,在孵化适宜温度28—30X2条件下,卵4—5天后变为褐色,7—10天后变为白色。当卵粒变成白色后,幼螺即将破壳而出。幼螺孵出后便自动从筛孔掉入水中,螺顶由红色变为黑色时开始摄食,即可进行幼螺培育。

孵化的时间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气温高,孵化时间短;气温低,田螺卵块的孵化时间长。在气温18—22C下,经过27—29天孵出幼螺;28℃以上经过8一12天孵化出幼螺;当气温在30E左右时,7—10天便可以孵出幼螺。当气温降至20℃以下时,卵很难孵出小螺。如气温不到20C,应将盛卵竹筛放在室内,置于用薄膜围成的保温箱内水盘中(水深10厘米),装40W灯泡加温到28℃,11天左右即完成田螺卵块的孵化。

田螺养殖池建设  

1、选点养殖: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2、池塘建设: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田螺的养殖方法  

1、种螺选择: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3、放养方法: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搭配养殖:为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螺蛳与田螺的区别  

很多人以为螺蛳就是田螺,田螺也就是螺蛳,但其实它们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种东西,只是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而已。  

1、产地不同:螺蛳只有我国才有,而田螺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  

2、贝壳不同:螺蛳的贝壳表面不如田螺光滑,上面长有许多螺旋形的肋纹,田螺的贝壳上面是没有肋纹的。  

3、个头不同:田螺可以长得很大,螺蛳一般是长不大的。  

4、习性不同:螺蛳是在水底匍匐生活的,必须要用特制的拖网才能捕到它,而田螺喜欢生活在岸边或水田里。  

5、产子数量:螺蛳每胎只能生3~7个小螺蛳,田螺每胎能生好几十个。  

6、繁殖季节:螺蛳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繁殖着,田螺则是在每年的3月~4月才开始繁殖。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田螺在我国农村是比较流行的养殖项目,因为养殖田螺的投资成本低,回报利润高,而且养殖田螺的门槛也比较低,因此很多的养殖者都把养殖的目光看向了田螺的养殖。

以上是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