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市是哪个省哪个城市(武进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武进是属于江苏省常州市。
武进是常州市下辖的一个区,它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坐拥太湖、滆湖(西太湖)苏南两大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区域总面积1066平方公里。
武进区地跨沿江平原和太湖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武进境内有大小河流1048条,总长度2000.7千米,平均每平方千米陆地有1.82千米河道,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

武进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坐拥太湖、滆湖(西太湖)苏南两大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武进荣获全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四名,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九、全省第二。

武进市是哪个省哪个城市(武进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武进历史文化悠久。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淹城遗址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城池,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为全国县区之最。

武进民营经济发达。武进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978家、行业“隐形冠军”超过100家、上市企业40家。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累计达12个,占全省近1/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1件,位列全省县(市、区)前列。在全国县区中率先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并获批省级试点。

历史沿革

今武进县于周灵王二十五年吴余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封与季札,称延陵邑(采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属楚。

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延陵县,属会稽郡。

汉初改为毗陵县,属会稽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属荆国。十一年荆废,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撤吴国,仍属会稽郡。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毗陵改称毗坛。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称毗陵。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分钱塘江以西地区置吴郡,毗陵属吴郡。

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分无锡以西地区辟作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毗陵、武进(今丹徒)、云阳(今丹阳)三县属毗陵典农校尉。

晋太康二年(281年)撤毗陵典农校尉,分吴郡置毗陵郡,武进复称为丹徒,并分曲阿(今丹阳)、丹徒两县东部地区(今本县西北地区)置武进县,与毗陵县同属毗陵郡。永嘉五年(311年)毗陵郡、毗陵县均改为晋陵。大兴年间(318~321年),淮阴令萧整率家族及部属南来避乱,在今万绥附近定居,后侨置兰陵县,属南兰陵郡。

南朝宋大明末年(464年)武进县改属南东海郡。齐建元元年(479年)武进县、兰陵县(一度属南琅琊郡)属南东海郡。梁天监元年(502年)南东海郡改为兰陵郡、武进县改为兰陵县,属兰陵郡,晋陵县属晋陵郡。陈永定二年(558年)晋陵县属晋陵郡,兰陵县属东海郡(原兰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兰陵县并入曲阿县,废晋陵郡,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常熟县划入苏州,移常州治于晋陵。晋陵县属常州。大业初,常州复名毗陵郡。晋陵县属毗陵郡。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618年),吴兴太守沈法兴据江南十余郡,自称梁王,号延康,定都毗陵。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子通取晋陵,旋吴王杜伏威得毗陵地,归唐。三年又改毗陵郡为常州。并以故兰陵地复置武进县,与晋陵县同属常州。六年,常州陷于辅公祏。七年公祏平,仍置常州。贞观八年(634年)武进县并入晋陵县。垂拱二年(686年)析晋陵县西又置武进县,属常州。开元四年(716年)晋陵升为望县。天宝元年(742年)常州改为晋陵郡,武进、晋陵两县属之。至德二年(757年)复称常州。大历十二年(777年)武进升为望县。会昌四年(844年)常州升为望。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据江南建吴国,常州属吴。武进、晋陵随州属吴。

五代,吴天祚三年(937年),李昇灭吴,建南唐,常州属南唐。武进、晋陵同随常州属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亡。宋承唐制,晋陵、武进两县属常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常州升为路,武进、晋陵属常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朱元璋克常州,丁亥日改常州路为长春府,己丑复称常州府,改武进为永定,晋陵为京临,不久京临并入永定,属常州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永定复名武进。

明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因避光宗朱常洛讳,常州府改称尝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尝州府复为常州府。雍正四年(1726年)武进县分东部置阳湖县,同属常州府。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十年四月(1860年5月)太平军克常州,改常州府为常州郡,武进、阳湖等县属之。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败,复为常州府,领属仍旧。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11月9日常州府废,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属江苏省苏常道。

民国16年(1927年),苏常道废,武进县属江苏省。22年3月,省以下设行政区,武进属武进行政区(第二区),同年12月,改属第七行政区(又称无锡区)。25年废行政区,武进县直属江苏省。26年11月,日军占领武进,民国政府仍设武进县,属江南行署第二区,直至抗日胜利。

民国29年(1940年)后,武进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乡区分属四县。30年起,县境西南部(今湟里、卜弋区)与丹阳、金坛县部分地区次第建立金溧武宜丹县、长滆县和金坛县。各县先后属苏南行政区(筹)、苏南第六行政区、苏南行政区、苏南第二行政分区;东北部(今郑陆区和横林区的铁路以北地区)与江阴西部、无锡县西北部建立澄西县;西部(今奔牛、新桥区)建武进县,与澄西县先后同属镇澄行政区、苏南第四行政区、苏中第五行政区;南部(今湖塘、前黄区和横林区铁路以南地区)与无锡县西部建立武南县[初称武进(南)县],1945年3月武南县与宜兴县合并,称武宜县,7月又分为两县,先后属苏南第六行政区、苏南第二专区、苏南第二行政分区。抗日胜利后,四县即告终止。

民国34年(1945年)10月,武进县仍属江苏省第二行政区。38年4月23日武进县解放,县城区划出建立常州市,市县分治。武进县属苏南行政区常州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进县仍属常州专区。1952年武进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56年2月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58年6月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8月镇江专区改为常州专区,治所迁常州。武进县属常州专区。1959年8月常州专区改为镇江专区,武进仍属之。1961年3月武进县改属镇江专区常州市,1962年10月复属镇江专区,1970年镇江专区改为镇江地区,武进县隶之。1983年3月1日武进县属江苏省常州市。1993年7月18日,武进县政府驻地由常州市区迁至湖塘镇。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武进撤县设市。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

行政区划

第一、宋至清

武进县行政区划的历史情况,最早见载于宋咸淳《毗陵志》。晋陵分乡20。武进旧管36乡,后并为16乡(含城区双桂坊附近一乡)。两县共36乡。乡以下设保。城区置坊,两县23坊。元朝,农村乡以下为社,城区初沿旧制,后撤乡改隶录事司,下辖坊。两县共32坊。明,乡承宋制,乡以下设里甲;城改坊为厢,共10厢,计城内7厢,城外3厢。清,乡制未变。雍正四年分为两县后,武进辖乡17,阳湖辖乡18。乡以下里甲改为都图,武进有都40,图205,阳湖有都42,图246。另设保甲(治安组织)。城区设10厢,武进领6厢,其中城内4厢,城外2厢;阳湖领4厢,其中城内3厢,城外1厢。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武阳城厢地方自治区,下分18坊厢。三年六月,改为16区。

第二、民国

民国初,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清制。乡区将通江乡改为市,余34乡未变。每乡分上下角。城区将城厢改为武进市,下仍辖16个区,民国2年(1913年)5月,併为东、南、西、北、中5区。民国16年乡以下废都图,试行村(街)、间、邻制,17年已在大部分乡实行。

民国16年以前,县、乡、图曾有飞地。武进县在丹阳县东北部有一块飞地;乡、图在本县或本乡也有飞地。全县升西、升东、延政、惠化、通江、孝东、依西、新塘等8乡有飞地13块。飞地的行政管理和钱漕均属本乡。

民国18年8月后,实行新的县组织法,县以下分区,区以下改村、街为乡、镇,乡镇以下仍设阊、邻。至11月公布,全县分10个区,363个乡,83个镇,5134阊,26237个邻。

民国21年10月,10个区改为19个区,区以下的乡镇、阊、邻数亦随之增加。

民国23年10月,19个区并为10个区。区以下乡镇也合并成185个,其中乡120,镇65,乡、镇以下废间邻,建保甲。全县建保2004,甲21058。

民国29年起,抗日民主政权建立4个县,县以下的区作了变动,乡镇保甲仍旧。各县在今武进县境设区情况如下:

武南县:民国30年6月到民国31年9月,下设一、二、三区,分别以民国26年原八、七、六区为范围,一区又称小漕区,二区称南周区,三区称毛桥区。31年10月,改设丁舍、张桥、礼嘉、南宅4个区。32年7月增淹城、洛阳2区及锡西办事处。33年9月到34年2月,一度将蠡河区划入,成立办事处。33年撤销张桥区,辖地划归礼嘉、淹城2区,锡西办事处划入洛阳区。34年8月,恢复锡西办事处。

金溧武宜丹县,民国30年设东安、蠡河、成章区。其范围是民国26年时武进县的第二、九区。31年设蠡河、张堰区。32年设九、蠡河、张堰区。34年改为二、九区。

澄西县,将民国26年时的五区划分为四、五、六区。

武进(北)县,将武进县民国26年时的三、四区改设一至六区,民国32年后并为一、二、三区。

民国35年,抗日胜利后的国民政府,仍设10区,计189乡镇,1873保,19363甲。

民国36年10月后,区、乡镇作了扩并调整,撤10个区,建4个区署,辖74乡、镇,其中镇27,乡47。

民国37年11月,又调整为72乡镇,其中镇25,乡47。即直辖镇孝丰镇与永宁镇合并为永丰镇,尚德乡南部与青莲镇合并为青山镇,尚德乡北部改为龙塘乡。夏溪区的直渎、新鹤、陈渡3乡改为直辖乡,陈渡改为怀德乡。前黄区的南宅镇并入漕桥镇,马山乡改为直辖乡。共直辖镇8,直辖乡8。夏溪区有镇2,乡10。安家区有镇8,乡8。戚墅堰区有镇5,乡9。前黄区有镇2,乡12。同时,乡以下设联保958个,甲13895个,直到解放(注:保甲数根据《武进县政府三十七年十二月至三十八年二月份工作报告》。另说保957,甲14141)。日伪、汪伪的行政区划

附:日伪、汪伪政权武进县行政区划:

日伪初期,恢复民国18年时武进县区划,废区,设立市乡,废保甲,恢复都图。未能完全实施。汪伪政权时期,承袭民国26年时区划,全县设10个区。1941年改为11个区,188个乡镇,迄日本投降。第一区驻横山桥镇,辖乡镇26,二区驻武进市,辖乡镇18,三区驻小新桥镇,辖乡镇23,四区驻小河镇,辖乡镇14,五区驻罗墅湾镇,辖乡镇16,六区驻卜弋桥镇,辖乡镇18,七区驻鸣凰镇,辖乡镇23,八区驻洛阳镇,辖乡镇22,九区驻湟里镇,辖乡镇11,十区驻古竹,辖乡4,十一区驻酒桥镇,辖乡镇13。

第三、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5月初,武进地区解放,全县划分为10个区,1个县属镇,166个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县调整为15个区,188个乡、镇,乡以下设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两级。区均以区政府驻地为名。

1950年5月,运村区改称前黄区,马山区改称雪堰区,原运村区的南宅、黄埝乡和漕桥镇划归雪堰区,鸣凰区的胜东、坊前乡划归前黄区。8月17日分鸣凰乡西境建洋桥乡。是年建场圃。

1952年9月20日,戚墅堰区分出12个乡建剑湖区。年底全县共建有场圃12。

1953年以后,乡以下行政村逐步被选区取代。

1954年4月,奔牛、湟里改为县属镇。

1955年1月31日,按省规定,全县26个区属镇除桥、湖塘桥、横林、焦溪、郑陆5镇外,余改为乡。

1956年3月,为适应“农业合作化”的新形势,15个区并为8个区,181个乡、镇并为90个乡,4个县属镇,7个场圃紧缩为4个。

1957年10月,8个区并为6个区,42个乡,5个县属镇,70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高级社653个,初级社54个。

1958年1至3月,全县区公所先后撤销,划分前黄、鸣凰、横林、郑陆、新桥、奔牛、夏溪7片。又将县属青龙、新闸镇改为乡。8月坂上乡并入马杭乡,戴溪乡并入礼嘉乡,邹抠乡并入卜弋乡。15日,常州市太平、长田、茶山、丁堰4乡划入。10月太平乡并入青龙乡,茶山乡、新建乡与湖塘镇合并为湖塘乡,南夏墅并入鸣凰乡,龙虎塘乡并入新桥乡,旌东乡并入湟里乡。全县共成立40个人民公社(乡),1个县属奔牛镇,6个场圃。

1959年3月原属常州市的丁堰、长田、茶山、太平4乡地域仍划归常州市。

1959年9月增邹抠、庙桥公社。1960年6月增龙虎塘公社,8月增南夏墅、戴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41个乡(公社),7个场圃,571个生产大队,6525个生产队。

1961年5月22日,中共武进县委为加强领导,有利工作,将全县划分为酒桥、前黄、湖塘、横林、郑陆、新桥、奔牛、湟里8个工作区,设党的工作委员会,既管党也管政。

1961年5月又增设运村、南宅、政平、坊前、卢家巷、孝都、百丈、泰村、村前、成章、万绥、个公社。全具共54个公社(乡)。

1961年8月19日,增设厚余区和坂上、礼河、新安、三河口、剑湖、林南公社。厚余区辖厚余、泰村、夏溪、嘉泽(原夏庄)、礼河、卜弋公社。全县共计9个区,60个公社,9个场圃。

1963年6月21日,奔牛、湖塘改为县属镇。

1964年,奔牛区的邹抠公社划归厚余区。10月,常州市郊的新鹤、西林、海塘、采菱、雕庄、三里、青龙、北塘、陈渡9个公社及其它部分地区划入武进县,改建为三井、北港、西林、雕庄、青龙、北塘6公社,设立城郊区。11月横林改为县属镇。

1965年1月18日,撤销北塘公社,建立潞城公社。8月4日,撤销城郊区,建立北塘区厚余区改名ト弋区。

1966年4月18日,撤销北塘、前黄区。全县共有8个区工委,69个公社(镇)。

1973年雕庄公社划归常州市。

1979年底,全县共64个公社,3个县属镇,18个场圃。868个生产大队,10904个生产队。

1983年恢复区、乡、镇制。乡以下设村(自治组织),村以下设村民小组。西夏墅乡分出8个村,另建浦河乡。全县共建8个区,3个镇,65个乡,20个场圃,860个村,10055个村民小组。

1985年3月11日,奔牛、湖塘、横林3乡分别并入奔牛、湖塘和横林3县属镇,全县共8区,3镇,62乡,20场圃,860村,10125村民小组。

1986年,武进县区划为3个镇、62个乡,仍沿袭1961年设置的前黄、湖塘、横林、郑陆、新桥、奔牛、卜弋、湟里8个区公所。

1987年2月20日,洛阳、鸣凰、横山桥、马杭、湟里、芙蓉6个乡撤乡建镇。

1988年7月8日,牛塘、焦溪、魏村、小河、邹区5个乡撤乡建镇。

1989年11月10日,前黄、孟城、漕桥、遥观撤乡建镇。

1991年12月30日,郑陆、小新桥、卜弋、卢家巷、雪堰、礼河、龙虎塘撤乡建镇,其中小新桥乡撤乡后改为新桥镇。

1992年12月23日,礼嘉、潘家、寨桥、圩塘、西夏墅、夏溪、东安7个乡撤乡建镇。

1993年11月20日,庙桥、坂上、东青、薛家、汤庄桥、罗溪6个乡撤乡建镇。

1994年5月25日,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前黄等8个区公所。

1994年末,武进县下辖60个乡镇802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5月,新安乡撤乡建镇,孟城镇更名为孟河镇。

1996年3月27日,安家乡撤乡建镇。1

996年3月,百丈、戴溪、厚余撤乡建镇。同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省政府于7月授牌。

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江苏省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农发区)。

1999年3月,剑湖撤乡建镇。当年下半年,按照“合理规划、扩大规模、因地制宜、成建制合并、有利于发展”的原则乡镇区划进行调整,全市原有的56个乡镇合并调整为30个镇。

1999年11月24日,武进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新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湖塘镇(原湖塘镇、马杭镇、鸣凰镇合并)、前黄镇(原前黄镇、政平乡合并)、寨桥镇(原寨桥镇、坊前乡合并)、漕桥镇(原漕桥镇、运村乡合并)、潘家镇(原潘家镇、南宅乡合并)、礼嘉镇(原礼嘉镇、坂上镇合并)、洛阳镇(原洛阳镇、戴溪镇合并)、遥观镇(原遥观镇、剑湖镇合并)、横林镇(原横林镇、崔桥乡合并)、横山桥镇(原横山桥镇、新安镇合并)、焦溪镇(原焦溪镇、三河口镇合并)、郑陆镇(原郑陆镇、东青镇合并)、牛塘镇(原牛塘镇、卢家巷镇合并)、南夏墅镇(原南夏墅乡、庙桥镇合并)、魏村镇(原魏村镇、孝都乡合并)、孟河镇(原孟河镇、万绥乡合并)、西夏墅镇(原西夏墅镇、浦河乡合并)、薛家镇(原薛家镇、吕墅乡合并)、奔牛镇(原奔牛镇、九里乡合并)、罗溪镇(原罗溪镇、汤庄桥镇合并)、邹区镇(原邹区镇、礼河镇合并)、卜弋镇(原卜弋镇、泰村乡合并)、夏溪镇(原夏溪镇、厚余镇合并)、嘉泽镇(原嘉泽乡、成章乡合并)、湟里镇(原湟里镇、村前乡合并)、芙蓉镇、雪堰镇、小河镇、东安镇、安家镇。

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同时,魏村、安家、薛家、小河、西夏墅、孟河、罗溪7个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2002年末,武进有镇2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1个,村民委员会407个,居民委员会65个。2006年,农发区更名为江苏省武进经济开发区(经发区)。

2007年3月24日,武进区将23个镇调整为14个镇、1个街道。

2007年末,全区设14个镇,1个街道,2个省级开发区,有403个村民委员会,70个社区居委会。

截至2018年,武进区下辖11个镇、5个街道:湖塘镇、雪堰镇、礼嘉镇、前黄镇、牛塘镇、洛阳镇、湟里镇、嘉泽镇、横林镇、遥观镇、横山桥镇、潞城街道、丁堰街道、戚墅堰街道、西湖街道、南夏墅街道。

以上是 武进市是哪个省哪个城市(武进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